核技术与化学生物学院基本情况
核技术与化学生物学院是集教学、科研、产品开发于一体的教学院部,下设化学系、应用化学系、生物科学系、核工程与技术系;设有化学本科、生物科学本科、应用化学本科、核工程和核技术本科(含核技术和辐照化工2个方向)、园林本科等共5个本科专业6个方向。在校本科学生779人,研究生2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人)。
多年来,我院围绕学校“深化内涵建设,不断彰显办学特色”的指导思想,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强化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落实,使我院在办学核心竞争力、办学特色、办学条件、专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连续3年获学校年度综合考核总分第一名,连续5年获学校先进单位荣誉。
一、师资队伍
近年来,我院抓住发展机遇,结合非动力核技术研发中心建设、2011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名师引进、自主培养等措施,不断强化改进和完善我院教师的学源结构、年龄结构、学历学位结构和职称结构博,已建成一支科研能力强、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高、年龄结构合理、“双高”教师比例大、各类型人才齐全的师资队伍。
我院现有专任教师47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9人、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比例36.2%;实验教师13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博士(含在读)28人,占教师比例59.6%;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1人,咸宁市高层次人才工程4人,校学科带头人3人、学术骨干1人,硕士生导师7人;特聘 “湖北省百人计划”2人、“楚天学者”3名、“揽月学者”2人、“彩虹学者”3名。
核技术与化学生物学院各类人员一览表
类别 | 人数 | 名单 | |
特聘学者 | 湖北省百人计划 | 2 | 赵龙、郭海兵 |
楚天学者 | 4 | 邢亚兰、梁欢、李子刚、汪舰 | |
揽月学者 | 2 | 翟茂林、万影 | |
彩虹学者 | 3 | 刘义、陈志权 | |
高层次人才 |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1 | 吴鸣虎 |
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1 | 吴鸣虎 | |
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才 | 1 | 吴鸣虎 | |
咸宁市高层次人才工程 | 4 | 孙绍发、陈洪国、李月生、陈志远 | |
专任教师 | 教授 | 8 | 吴鸣虎、孙绍发、陈洪国、胡仁火、陈志远 朱晓明、胡国文、李艳 |
副教授 | 9 | 张规富、黄文平、张光学、蔡朝晖、刘卫东 李月生、彭艳红、杜纪富、胡永红、 | |
博士 | 28 | 张规富、陈志远、朱晓明、高 涛、陈秀玲、彭艳红 王军涛、邹晶晶、黄俊潮、杨 洁、曾祥玲、杜纪富 胡永红、胡国文、李月生、谢 聪、汪钢强、陈 涛 朱 海、汤秀琴、张苡铭、王洪龙 (在读6人) 熊厚华、曾志刚、董 珍、曾正魁、黄亚琼、刘文举 | |
硕士 | 11 | 孙绍发、刘 洁、刘 碧、王 俊、徐 芳、张光学 刘卫东、史玉敏、曹晓明、汪志伟、李艳 | |
硕士生导师 | 7 | 吴鸣虎、孙绍发、陈洪国、朱晓明、胡国文、李月生 彭艳红 | |
实验教师 | 13 | 汪 澜、杨绪红、胡适可、李 芬、周 婷、陈圣江 郑 花、柯 睿、陈 思、姜 灿、王 升、赵 媛 杨 鑫 | |
管理人员 | 4 | 孙萍、周皎石、周文蓉、吴文燕 |
二、学科与平台
近年来,我院学科和平台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已建成我校“基础夯实、设备先进、师资和科研力量雄厚、服务功能齐全”的一流的教学科研平台。
1)“有机化学”“核技术与应用”遴选为“楚天学者设岗学科”,
2)“非动力核技术产业化创新团队”被评为“湖北省优秀产业化创新团队”,
3)“核科学与技术”为湖北省重点(特色)学科;
4)获批“材料辐射改性技术湖北省工程实验” 和国家发改委“材料辐射改性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5)积极申报“辐射技术与功能材料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6)“核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7)“应用化学专业” 被湖北省教育厅列为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
8)“有机化学”课程被评为湖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9)获批“湖北省核电工程与核技术虚拟仿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