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一、历史沿革与机构设置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组建于2008年,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37年蒲圻师范学校物理科,1983年咸宁师范高等学院物理系,2002年咸宁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008年7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从信息工程学院分离出去后,学院也正式更名为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院目前开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物理学4个普通本科专业,办有电子信息应用型拔尖创新人才培育特色实验班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德合作办学班。
学院设有光电工程、电子信息和电气工程3个专业教学系,物理学专业和光电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于光电工程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与电子信息实验班属于电子信息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及中德班属于电气工程系,各系负责相关专业课程、专业及学科建设具体规划与建设,并且指导本专业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及教学研讨等工作,督促专业教师做好授课各环节工作,充分保证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学院还设有教学办、学工办、综合办3个办公室,全面负责学院日常教学管理、学生日常管理以及学院综合事务处理。
二、学生与师资组成
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246人(统计时间2016年9月12日)。学院在职教职工51人,专任教师38人,实验教辅人员7人,行政管理人员6人。专任教师中,教授 3人,副教授10人,讲师23人,无职称硕士2人;博士13人,在读博士6人,硕士23人,硕士以上学历占专任教师的95%;兼职硕士生导师6人,湖北省跨世纪学术骨干1人,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咸宁市新世纪高层次人才2人。另外,学院还聘有揽月学者2人,客座教授3人。
三、学科、专业与课程建设
学院现建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一个湖北省本科综合试点改革专业;一个校级品牌专业——物理学,且物理学为校级重点培育学科;大学物理、数字电路和微机原理三门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电子信息应用型拔尖创新人才培育特色实验班是学校首个本科特色实验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德合作办学项目为学校首批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并于2014年正式招生,该项目今年6月获国家教育部批准延期招生(即下一轮从2017年开始之后的五年招生)。
学院积极参与学校学科群建设,配合核化生学院牵头的省级学科群的申报工作,形成了电信学院电子信息功能材料、光传感信息处理两个主要研究方向。正在探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电子与通信专业硕士一体化培养的新模式,并完成相关申报材料;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正按订单式、工学交替模式,进行全方位改革。学院依托现有的教学资源,开展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申报准备工作,为进一步拓宽学院专业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条件与科研平台
学院现建有我校首个省级研发中心——电机与控制系统研发中心,一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咸宁经济开发区实习实训基地,一个市级研发中心——咸宁市校企共建光电工程与技术研究中心,建有校级重点实验室——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实验室,建有光生物作用机理与应用研究创新团队及光电工程研究创新团队2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低维功能纳米结构与器件实验室及光子学与光子技术研究所2个校级研究所。
学院建有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中心现有专职管理员6人,实验室面积5500平米,仪器设备2742台件,可用设备资产1147万,可用实验和行政办公家俱2266件,总值449万。实验中心面向理工医药类共20个专业开设实验课程达110多门,实验项目近600个,年均开放人时数达25万以上。除承担正常的实验教学外,中心还承担面向全校理工科学生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智能汽车竞赛、光电设计竞赛和物理实验创新设计大赛等多项学科竞赛及科研创新活动。
“十二五”期间,实验中心整合了实验室资源,合理调整了部分实验室布局,现已形成一楼为强电、二楼为基础和仿真、三楼为物理和光电、四楼为电信与创新实验室的布局;争取政府和学校支持,共计投入477万元,成功改造了电机与拖动、自动控制、PLC和物理学等实验室,对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室、电路理论实验室、数控仿真实验室进行全面维修,新建了电子信息实验班专用实验室、电子信息认知实验室、光电工程实验室、维修电工实训室、电子信息仿真实验室、电力系统实验室、传感检测与过程控制实验室、电子工艺实训室等;争取咸宁供电公司支持,启动了电力系统实验室的共建工作,强电实验条件正逐步得到改善。现在正在启动校企共建项目,已经和德国西门子公司确定了合作意向书,共建自动控制实验实训室;和南京嘉环、深圳讯方公司正在洽谈中,准备共建移动通信实验室;争取北京大恒公司支持,共建光电工程专业实验实训室。为加强学生实践动力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大拓展了学生创新实验室的空间,新建了智能车测试实验室。通过“十二五”建设,基础、专业及创新实验室的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五、成果与荣誉
2008年建院以来,全院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在教师科研、学生学科竞赛等各方面取得了累累成绩。2013-2015近三年学院教师主持了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16项,发明专利3项;全院教师共发展论文150余篇,其中SCI、EI、 ISTP三大检索收录75篇,学生发表论文7篇,其中SCI、EI、 ISTP三大检索收录4篇;20113-2016年,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数学建模大赛、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光电设计竞赛等学科竞赛,先后获国家级一等奖一项、国家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华南赛区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0项、湖北省特等奖一项、湖北省一等奖2项、湖北省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2014年学生科研论文获省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教师获国家级奖项一项。